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信工学子三下乡 | 躬身聚力 筑梦瓦溪—— 做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激活“百千万工程”新动能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0万+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7月13日讯(通讯员 陈伟锋、廖紫韦) 7月10日下午,“心灵护航”突击队走进瓦溪镇新龙村吉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黄喉拟水龟特色养殖产业。近年来,新龙村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黄喉拟水龟养殖和光伏发电两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带动、农光互补、多元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突击队队员走进合作社)

(养殖基地全貌航拍)

“小乌龟”孵出“大产业”

在吉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内,队员们跟随合作社技术员走进错落有致的养殖池区。在技术员的悉心讲解下,他们学习辨别种龟健康状态的体征特征以及年份等。俯身、观察、投食,队员们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乌龟,真切感受这份水中精灵的生机与现代农业的精细。

基地内养殖了十多个品种乌龟,其中14130只黄喉拟水龟种龟在标准化池中繁育生长。作为河源地区规模较大的黄喉拟水龟繁育场,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社员提供种苗、技术、收购等全链条服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年产值达305万元,年产龟苗6万多只,养殖效益显著。

“我们定期组织养殖培训,推广新技术,并实行保价收购,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通过特色养殖产业化发展,新龙村不仅盘活了10亩闲置土地,更让黄喉拟水龟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亮丽名片。

 

(突击队员投喂乌龟)

(黄喉拟水龟特写)

(火焰龟特写)

(白化巴西龟特写)

 

(突击队队员与合作社负责人沟通交流学习)

“农光互补”照亮绿色发展路

除了特色养殖,新龙村还抢抓新能源机遇,投资800万元建成全县首个规模最大、并网发电的村级光伏电站。该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上方光伏板发电,下方土地兼顾农业生产,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

(光伏电站航拍图)

“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

新龙村村干部表示,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村里坚持“特色养殖+清洁能源”双轮驱动,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下一步,将延伸黄喉拟水龟深加工链条,推动光伏项目扩容,打造“产供销游”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大合照)

如今的新龙村,龟池粼粼与光伏板阵列相映成趣,特色产业与生态发展齐头并进,成为瓦溪镇落实“百千万工程”、深化“一村一品”建设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343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