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楼存古韵龙传艺,客脉新声共振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河源市东源县探非遗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7.9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刘莹 林勤 陈沛宜 黄子雅 陈依人) 为响应传承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脉、助推乡村发展的号召,7月16日至7月17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前往河源市东源县,开展对建筑类非遗八角楼与省级非遗香火龙的专题调研行动,探寻客家文化活态延续与乡村进步互促的新路径。

【八角楼:砖石藏巧思,古建焕能启新篇】

图一为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仙坑村叶永权书记合影。杨京睿 供图

在仙坑村,见证客家数百年变迁的八角楼,是建筑类非遗的生动范本。突击队与叶永权书记深入交流,解锁古建保护与活化的关键:八角楼的砖石木构之中,凝结着宗族传承的记忆与营造技艺的智慧。当地修缮坚持“留原貌、续根脉”的原则,不刻意遮盖时光留下的印记,让墙体的斑驳、木雕的沧桑成为客家故事的自然注脚。如今,仙坑村以八角楼为核心,铺展客家文化体验的立体图景,推出农耕体验、研学等活动,既让客家历史脉络在互动中变得可触可感,更推动“非遗建筑+文旅融合”实现质的跃升 ,让古建筑成为拉动乡村经济、激活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

【香火龙:竹艺凝匠心,火光映活振兴途】

图二为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采访香火龙的传承人老师。杨京睿 供图

作为省级非遗的香火龙,是客家文化与精神的鲜活载体。团队走访传承艺人,深入探寻技艺传承脉络:从竹篾选材的严苛讲究,到骨架编织的精巧技法,再到龙身饰纹的吉祥寓意,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对传承的热忱。团队成员们还了解到,传承人们秉持家族使命感,利用业余时间坚守技艺,更计划推出体验小龙、开发文创、联动景区,以创新之举让这项非遗在传承中焕发生机,为客家文化延续注入新活力。

图三为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采访香火龙的传承人老师们的合影。杨京睿 供图

此次调研,突击队不仅领略了从建筑到技艺的客家非遗独特风采,更明确“非遗共兴”的发展契机:八角楼的砖墙、香火龙的火光,一同照亮客家非遗延续与乡村振兴的共赢之道。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259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