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因西安水害的影响,沿着铁轨蔓延至千里之外。郑州客运段京九车队担当的K4113次列车刚终到乌鲁木齐站,一道紧急调度命令打破了原有的行程——原定当日返程的K4114次列车停运。由40名干部职工组成的临客1组,就此开始了在北疆首府95小时的滞留时光。
这支被大家称为“联合小组”的队伍,本是暑运期间新乡至商丘再到乌鲁木齐临客线上的中坚力量:2名列车长分别来自京九车队和温州车队,26名列车员汇集了4个普速车队的骨干,再加上6名餐车工作人员、4名委外售货员和2名车队添乘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滞留,他们顶着高温、安抚家人,把公寓变成了“备战基地”,用团结与坚守写下了特别的“滞留日记”。
有困难?扛过去!
“公寓没空调,洗漱用品全在车上,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刚接到停运通知时,高温与突发状况给这支队伍来了个“下马威”。乌鲁木齐连日高温,而原有的公寓早已因停运列车过多而“超载”,职工们匆忙下车时只带了水杯,药品、换洗衣物全留在了要被拉到90公里外盐湖站的车底上,还有看车人员要独自完成封车作业。
“越是特殊时候,咱们越要拧成一股绳!职工们的生活要保障,情绪要稳住,这是咱们的责任,段部和车队永远是你们的后盾!”车队郑力队长的话像颗定心丸。当天下午,大家辗转来到乌鲁木齐第二单身宿舍,这个久无人居的二层小楼,在职工们自己动手铺床、扫地、冲洗院子的忙碌中,很快有了“家”的模样。住宿问题解决了,添乘干部焦强又马不停蹄对接送餐,段部还协调来了矿泉水,电解质水和水果罐头,点点滴滴的关怀让高温下的坚守有了温度。
想家?藏心里!
“都给家里报个平安,我的手机号留给家人,有事找我!”刚到宿舍,列车长瞿虎就把手机分发给大家。另一头,列车长张纯黎正拿着小本子挨个记:“王师傅要降压药,李姐要胃药……”这个平均年龄47岁的班组里,大半人需要定时服药,谁也没料到会突然滞留。 添乘干部焦强拿着药单跑遍了周边3家药店,终于把所有药品配齐,并把药师嘱咐的用量和次数都写在了药盒上。“王师傅,您的降压药,你看够不够?”,“李姐,你的胃药,看看我买的对不对?”药盒上的字迹里,藏着对同事的牵挂,更藏着“服从安排”的决心——哪怕归心似箭,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比想家更重。
停运?不停功!
“停运不是歇脚,是攒劲的时候!”滞留的日子里,临客1组把等待变成了“充电期”。每天的点名和测酒从未间断。“李涛!”“到!”“冯盛夏!”“到!”声音洪亮,透着精气神。酒精测试仪的绿灯亮起,是对安全的坚守,更是对责任的承诺——即使停运,纪律的弦也不能松。有人打趣说:“咱这日子过得比上班还规律,说不定回去了,旅客都得夸咱精神头足!”早餐后由添乘干部传达工作要求、收集职工需求;白天躲着高温在房间里刷“酷学院”学业务,傍晚就到小院里列队练八段锦、打军体拳,汗水浸湿衣衫,却浇不灭大家的精气神。
夜幕降临,公寓的房间里亮起一盏盏灯。副队长焦强和干事张雪娇拿着手机,微信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小李,今天跟孩子视频了吗?老人身体怎么样?”“刘师傅,您爱人的腰疼好些没?有困难随时跟队里说。”他们知道,职工们心里最牵挂的是家人。而职工们的微信对话框里,也满是报平安的话语:“爸,我在这边挺好的,队里照顾得周到,您别担心”“老婆,今天学了新业务,还吃了黄桃罐头,比你做的差一点点,等回去了可得尝尝你的手艺”。屏幕两端的牵挂,被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熨帖得温暖而踏实。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天。当7月21日那份“K4114次列车恢复开行”的调度命令传来时,公寓里爆发出一阵抑制不住的欢呼,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像是上了发条的钟表,瞬间回到了熟悉的节奏里。有人赶去90公里外的盐湖站接车、上料、做保洁,其他人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换上洗得发白却笔挺的制服,列队登车。乘务员们拿着抹布,蹲在洗脸间里擦抹台面,连水龙头的缝隙都不放过,擦完又把垃圾桶里外冲洗干净,换上新的垃圾袋,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卧铺车的卧具已经整理得服服帖帖,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枕套洁白平整,连床沿的边角都捋得一丝不苟。夕阳透过车窗照进来,给整洁的车厢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旅客们,欢迎乘坐K4114次列车……”广播里传来乘务员甜美的声音时,站台上已经排起了长队。车门口,乘务员们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容,“您好,慢点上”“我来帮您提行李”,接过旅客手里沉甸甸的行李箱,稳稳地放在车厢里。有位带着小孩的阿姨感慨道:“你们这服务真贴心,跟家人一样!”
当车门关闭,车轮再次启动,戈壁滩在窗外后退,“哐当、哐当”的声响重新在耳边响起,这一次,听在所有人耳里,都像是一首失而复得的歌谣,车厢里的服务早已井然有序——95小时的等待,不过是为了此刻的从容。瞿虎车长逐个检查行李架——“这个箱子得挪挪,太靠外了不安全”“那个背包要放平,别磕着旅客”,他踮着脚调整行李的样子,像在摆弄什么稀世珍宝;
列车向着东方疾驰,载着旅客的期待,也载着乘务员们的坚守与温情。这段特殊的滞留时光,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反而像一块试金石,让团队的凝聚力愈发闪亮。当远方的灯火逐渐连成线,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铁轨延伸的方向,不仅是家的方向,更是责任与担当铺就的远方。而K4114次列车的鸣笛声,是重逢的喜悦,更是对每一份坚守的最好回应。从慌乱到笃定,从分散到凝聚,京九车队临客1组用5天,95小时的坚守证明:铁路人的担当,从不会因列车停运而“靠站”。(郑州客运段京九车队 翟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