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志愿服务点亮广德温情
盛夏时节,皖东南的广德市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这座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长三角后花园”的城市,既有千年古邑的人文底蕴,又有山水相依的生态之美,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蓬勃活力。7月7日,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誓节振兴实践团走进宣城市广德市誓节镇,以画笔为媒、以服务为桥,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墙面上勾勒温情,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这片热土注入了别样的青春活力。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蒋博合影。张银湘摄
誓节镇坐落于广德市西部,毗邻苏浙,是一座兼具田园风光与人文关怀的小镇。走进该镇养老服务中心,仿佛步入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画卷:庭院旁,咖啡屋、民宿与农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集养老、休闲、农耕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圈;农场内,骏马在草场肆意驰骋,被救助的流浪犬“肉包”“花花”“年糕”们嬉戏追逐,憨态可掬;农田里,柠檬树亭亭如盖,有机西瓜圆润饱满,紫苏的清香随风飘散——这方由中心院长倾力打造的“世外桃源”,背后藏着一段动人的初心故事。
图为蒋博老师指导团队成员绘画。胡子涵摄
“建设这些项目,就是想让那些无人照料的老人有个温暖的家。”院长的话语朴素而坚定。多年前,目睹部分孤寡老人、被弃养老人居住环境简陋,她便下定决心,以自营咖啡屋、民宿、农场的收益反哺养老事业,让老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如今,这里不仅解决了许许多多老人的养老难题,更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模式,为乡村养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团队成员为敬老院爷爷奶奶们修电视。张银湘摄
誓节振兴实践团的到来,为这个温馨的家园再添亮色。在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墙绘焕新”行动正在展开。团队在两位专业老师的接力指导下,将爱心与创意融入笔尖:一位老师蒋博深耕艺术领域,从构图设计到色彩搭配提供专业建议,确保画面既符合空间美学,又传递温暖氛围;另一位老师晶晶则积极参与实践,与队员们一同搬挪工具、调和颜料,甚至亲手为木门上漆,用行动诠释“教学相长”。
指导老师晶晶与团队成员合照。张银湘摄
墙绘中,院长救助的狗狗们化身卡通主角,与绽放的繁花相映成趣,灵动的线条与明快的色彩让原本朴素的活动室瞬间充满生机。绘画过程中,老人们拄着拐杖驻足围观,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不时发出阵阵赞叹,脸上的笑容纯真而满足。除了墙绘,队员们还分头行动:有的为老人检修电视、调整座椅,有的邀请老人参与填色互动,小小的活动室里,欢声笑语与画笔摩擦声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团队成员倾听工作人员叙述院长初心。胡子涵摄
“孩子们的到来,让这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抚摸着墙上的图案,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这场志愿服务,不仅改善了养老服务中心的环境,更用青春的陪伴驱散了孤独,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跨越代际的温情。
指导老师蒋博与团队成员留念合影。胡子涵摄
此次誓节镇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于青年学子而言,是一堂深刻的成长课。在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他们既习得专业精进的严谨,更领悟到躬身实践的担当——原来善意的传递,既要以专业赋能,更需以真诚共情。与老人们的相处则让他们明白,微小的行动亦能点亮岁月,平凡的陪伴亦可温暖人心。墙绘会随时光沉淀色泽,但这段经历中收获的责任与温情,终将化为青春行囊里的珍贵财富,指引他们在未来以更坚定的姿态,将小我融入大我,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志愿服务的火种在更多角落延续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