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图为朱展鹏先生与队员们的作品
7月22号下午,为积极响应国家“非遗保护”的战略举措,广州新华学院郁见“脊”康突击队全体成员驱车前往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有幸邀请到手指画代表性传承人朱展鹏先生莅临现场指导。
▲图为朱展鹏先生以指为笔,蘸墨点梅 手指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其题材与传统国画一脉相承,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类。手指画的绘画工具独特,是用指或掌粘上墨水或者颜色,用点、按、推、抹等方法,结合画面的需要灵活运用,表现出或柔或刚的质感。朱展鹏先生现场示范了山水画和梅花图的绘画作为教学范本后,由突击队员们自由创作。
▲图为队员在进行实操
创作过程中,朱展鹏先生先将铜版纸平整地铺在桌面上,用小指蘸取清水,将调料盘上的墨水润湿,后用手掌内侧沾上浓墨,迅速地按在纸上。只见他手腕灵活转动,手掌快速地在纸面上推抹开来,动作一气呵成。
在推抹的过程中,他特别注重控制手掌的力度和方向,确保画面整体构图和和色彩渐变的准确性。待大致的轮廓确定后,他又用手指甲蘸取墨汁,对山体进行轮廓勾勒和局部渲染。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创作方式,画面的层次感逐渐凸显,最终呈现出一幅苍劲浑厚、墨韵生动的山水画卷,巍峨的高山仿佛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朱展鹏先生用掌侧画山水画
▲图为朱展鹏先生用手指进行局部渲染
▲图为朱展鹏先生向大家讲解绘画技巧
手指画与山水画都属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都讲究“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使用的颜料也颇为相似,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突击队员们向朱展鹏先生提出了这个疑问。
朱展鹏先生微笑着解释道"两者虽然同源,但各有特色,手指画对画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特别要掌握明暗对比、结构布局和整体构图等关键要素”。
▲图为朱展鹏先生向队员指出作品出现的问题 接着朱展鹏先生将画好的作品作为示例讲解到,“你们看,我们在画手指画的时,会将指纹带入到画中,这种独到的笔触让墨韵更加生动,画面更显自然。手指画本身比较独特的一种艺术。每幅画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个人的指间都具有独特的纹路,所以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艺术特质,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落指都会留下不同的印记,所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幅手指画”。
▲图为队员向朱展鹏先生请教问题
谈及手指画的发展史,朱展鹏先生深情地追忆道:“我和兄长朱展英自幼在祖父朱景宗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传承到这门独特的艺术精髓。” 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传承绝非墨守成规,而是要让传统的火焰在创新中持续燃烧。
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更成为他推动手指画发展的内在动力。
朱展鹏先生还特别讲述了手指画发展的重要转折:“上世纪90年代,我在染织厂工作期间,有幸接触到丰富的染料。这激发了我对手指画材料的创新——从最初的在玻璃作画转向在铜版纸创作,从单一的黑白水墨发展到多彩颜料的表现。每一次突破,都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朱展鹏先生用手指蘸取颜料
“手指画”在2009年2月被云浮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直到现在,这一承载着独特艺术智慧的传统技艺在云浮以外的地区仍鲜为人知。
非遗的传承,并非一个人的孤独坚守,而是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文化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发展的践行者,让"手指画"这走出岭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文 |陈洁 黄佳
图片 |黄楠榕
一审 |蒋天婴
二审 |黄思淇
三审 |刘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