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扎根乡村二十七载做村民健康“守门人” —— “赤心青音”团队寻访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罗田村医程丽枝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9.0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2025年7月11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的成员张晓娟一行来自家乡湖北罗田县大河岸镇周家咀村,这是她们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出发前,团队成员分享道“在我们家乡罗田不仅有英雄,用热血铸就丰碑;也有平凡的坚守,以初心温暖岁月”。此行她们将寻访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罗田村医程丽枝的动人故事。她扎根乡村二十七载,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医护工作者的大爱。

图为村医在写护理记录

药箱里的 "红色承诺"

程丽枝是罗田县大河岸镇周家咀村的一名村医,自1997年卫校毕业归来,27年如一日坚守在家乡罗田,以医者仁心守护着1000余村民的健康。"当年的村医室,下雨天能接半盆水,药瓶上总蒙着层潮乎乎的霉斑。" 程丽枝大姐指着眼前窗明几净的卫生室,指尖划过墙上 "党员示范岗" 的标牌。120 平米的空间里,诊断室的血压计滴答作响,药房的药柜按 "四查十对" 规范码放,档案柜里 400 余户村民的健康档案,每一页都标注着红色的随访记录,那是她用红笔圈出的重点关注对象。

2004 年,刚入党不久的程丽枝看着漏雨的旧村医室,悄悄揣出 5 万元积蓄买下村集体旧房。三年后,她又添了 4 万元装修款,把泥墙土坯房改造成全县首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党员做事,就得让乡亲们看得见实在。" 她指着墙上的《村级诊疗规范》,“制度上墙不是摆设,是让村民看病放心。后来,这套 “制度上墙、责任上心”的做法在全县推广,而周家咀村卫生室的红色标牌,至今仍是村级医疗考核的标杆。

图为村医办公处

山路上的 "红色足迹"

周家咀村 12 个自然湾散落在海拔 500 多米的山坳里,一条大河把村湾切成两半。程丽枝的药箱常年装着30多斤重的药品和器械,箱底磨得发亮,“这里的路,闭着眼都能摸准坑洼。”

六组的王大爷攥着村民的手,眼里泛起泪光。2023 年冬夜,屋外正下着冻雨,他突发心梗倒在灶台边,程医生接到电话后黑走山路过来,进门就跪在泥地上做心肺复苏,棉袄都湿透了。那双手按得发紫,却硬是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样的紧急出诊,程医生每年要跑四五十次,药箱里的联系卡背面,总印着她手写的季节性防疫知识,春秋两季挨家送,纸角都磨卷了边。

危难时的 "红色担当"

“党员就是要在难时站出来。”程医生的抽屉里锁着张泛黄的感谢信,是 2003 年非典时期被救村民的儿子写的。那年,有村民怕被隔离,骂她 “多管闲事”,她却戴着两层棉纱口罩,硬是把发热村民送上救护车。“关起门是乡亲,打开门是责任。” 她摩挲着信纸,字迹已有些模糊。

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时,她背着冷藏箱爬山路为 27 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接种疫苗。最紧的 17 天,她在村口帐篷住,每天给返乡人员测三次体温,冻得揣着暖水袋记数据。2008 年甲流防控,她更是连续三个月跟踪 300 多名返乡人员,用带着乡音的耐心,解开了一个个隐瞒病情的 “心结”。疫情期间 “周家咀村健康服务群"”里,每天清晨都会跳出她的防疫提醒。居家隔离的村民总能收到她送来的药品和蔬菜,“她怕我们缺物资,自己垫钱买了送上门。”村民周大姐红着眼眶说。

心坎上的 "红色牵挂"

“张大姐,今天血压降了,降压药得按时吃。” 程医生的手机备忘录里,存着 32 户贫困户的健康密码。2020 年,七组的张大姐查出乳腺癌,她垫付5000元医药费,还每周去医院送饭。“要不是程医生,我撑不到现在。”康复后的张大姐在自家茶园忙活,脸上重现笑容。我们一行人跟随程医生走村串户时,在六组王大爷家,老人攥着她的手不放:“这丫头比亲闺女还亲,半夜敲门从不说个‘不’字。”卫生室里,一本又一本的出诊本,最新一页写着:“2025年7月4日,为李大妈艾灸第28次。”

“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黄冈市抗疫先进个人”……墙上的奖状被程丽枝用布擦得锃亮,她总说“乡亲们喊我程医生,比啥奖状都金贵。”如今50多岁的她仍每天走两万多步,药箱的带子在肩头磨出了深深的印子。离开时,我们看到她给小孩扎针,不仅仅像我们们一样贴三层还有第四层,她的第三层是围绕针头柄一圈,再用额外敷贴在外面进行固定,她说,这是“怕娃乱动扎深了"。这双给无数人诊过病的手,此刻轻得像拈着羽毛。

图为村医为患者检查

暮色中的大别山,青山如黛。程医生说:"村民需要我,我就守着。" 这句朴素的话里,藏着一名基层党员最厚重的红色初心。从自费改建标准化卫生室到深夜跋涉两小时抢救心梗患者,从非典时期的“逆风而行”到新冠疫情中的“硬核坚守”,这位共产党员用行动诠释着“健康守门人”的分量。程医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她用平凡的坚守诠释了“责任”与“大爱”——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乡村医疗的琐碎与艰辛中,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热忱、对事业的敬畏、对群众的担当。原来,家乡的红色故事从不在教科书里,而在这双踏遍山路的胶鞋上,在那只磨亮的药箱里,在千万个 "程丽枝" 用一生书写的 "为民" 二字里。这抹青山深处的红色,终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开出更艳的花。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医合影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292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