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规范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更是密切联系干群关系的情感纽带。党员干部要结合基层的工作实践,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的实际问题上,执“实干之笔”“作风之笔”“监督之笔”,在苗乡大地书写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篇章。
执“实干之笔”:以躬身实践解民生之忧。定期到一线调研,要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总结优化工作方法。“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 ,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聚焦群众的诉求,现场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温暖人心。推行“最多跑一次+上门办”双轨制,做到服务下沉精准化,简化办事流程。通过梳理详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线上线下结合多渠道公开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和办理时限;在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由党员干部带头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群体,相关的职能部门考虑推出上门服务的方式,比如民政干部携设备进户办理残疾证,社保专员上门认证养老资格,让服务更有温度。
执“作风之笔”:以刀刃向内破积弊之锢。向“指尖浪费”开刀,唯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植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深化警示教育,要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乡内乡外违反作风建设的真实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自己知敬畏成结局守底线。向“时间浪费”示警,用减法做治理的加法。把同一个村的多项例会整合成一个召开,同时分开做好记录,会前梳理重点问题,会上分组讨论,集中决策,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向“舌尖浪费”亮剑,全面推进乡机关食堂自助餐接待制度,统一制定接待标准,自主菜地以家常菜为主,既能够保留乡土氛围,又避免了浪费,真正让公务接待成为了苗乡展示青年形象的重要窗口。
执“监督之笔”:以严管厚爱铸清廉之基。强化监督检查是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要向“走马观花”式调研开刀,必须制定监督报告,形成监督管理。纪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作风监督工作专班,定期的就办公、会议、接待和调研的环节专项检查;建立村级监督委员会定期汇报制度,要及时掌握村干部、驻村干部工作作风纪律的情况,同时要畅通线上加线下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箱,开通监督热线,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创新监督的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手段,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对于整改的问题进行复查,防止问题反弹回撤;建立“一案双责”制度,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倒查相关领导的监管责任,以严格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让廉洁地方牢不可破。
当春风再度染黄油菜花海时,让我们能自信地说:每一缕花香中都伴随着公务灶升腾的炊烟,每一片梯田里都留下了丈量民情的脚印,每一户木房里都绽放着即刻办结的笑颜,这才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苗乡最温暖的注脚。(周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