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综合频道 > 正文 分享

育英逐梦教坛路 笃行致远示师范心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7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近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通过模拟课堂实训、跨国文化交流、乡村教育实践及传统文化创新四大板块,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校区及多个实践基地开展系列活动,全面展现新时代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该校以“厚德博学,笃行致远”为育人理念,持续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底蕴的基础教育人才。微格砺剑: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实战

周三下午,石湫校区教发中心305教室的智能黑板前,一名英语师范生轻触屏幕,将《麦克白》中的经典独白与动态分镜动画结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台下“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实时提交观点,AI评课系统同步生成课堂互动热力图。“系统提示我的提问频率过高,这让我意识到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该生在课后复盘时说道。  此类“全场景模拟教学”已成为英语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学院构建的虚拟现实实训平台,可模拟乡村教室、国际学校等九类教学场景。一名曾获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回忆:“首次面对‘突发课堂纪律问题’的VR情境时,我手足无措,但现在已能从容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化解危机。”据统计,本学年学生累计完成模拟授课1200余课时,教学反思日志中“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成为高频改进关键词。  云端共学:跨国直播激活文化理解 周五晚,石湫校区外语学院智慧教室内,十余名师范生正与新西兰奥克兰中学生连线。屏幕两端,学生交替展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与毛利传统纹样,并用英语探讨“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这场持续45分钟的跨国直播课,源自该校“Global Classroom”项目的常态化运作。  项目负责人介绍,每期课程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双语教学方案。近期“世界非遗”专题中,师范生团队不仅制作了英文版《昆曲入门指南》动画,还开发了“纹样密码”互动游戏,引导外国学生破解云锦图案中的文化符号。三年来,该项目已与11个国家23所学校建立合作,累计产出跨文化教学案例87个,其中《二十四节气英文童谣课程包》被纳入省级师范生资源共享平台。  萤火计划:乡土课堂浇灌教育初心  周六清晨,溧水区某乡村小学教室内,清脆的英文童谣《You Are My Sunshine》随风飘扬。两名英语师范生手持蔬菜模型,带领孩子们玩起“农场拍卖会”游戏。“Ten coins for the carrot!”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高举自制货币喊道。这是“萤火虫支教团”第38次开展周末公益课堂,他们独创的“生活化英语教学法”已惠及400余名留守儿童。  支教团队特别开发“语音成长树”小程序,记录孩子们的朗读音频。点开程序,能看到名为小雨的学生从最初的单词磕绊到完整讲述《龟兔赛跑》的成长轨迹。“上周她主动用英文问我:‘老师,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色?’”一名支教成员展示手机里的对话截图,眼角泛起笑意。项目开展以来,团队累计收到217封手绘感谢卡,稚嫩的“Thank you”字样间跳跃着教育的温度。  古韵新声:典籍翻译架设文化桥梁

周日上午,溧水区非遗馆内,六名英语师范生身着汉服,用英文为外籍游客讲解《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服饰礼仪。为准备这场双语导览,他们耗时两个月研读南唐史料,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妆发技艺,最终将画中宴饮场景转化为跨越语言的文化叙事。  这源于学院“典籍英译工作坊”的长期实践。学生们尝试为《论语》设计英文漫画解读,将《牡丹亭》唱词改编成英文剧本,甚至用3D建模技术还原《清明上河图》街景。在近期举办的“唐诗新译”展中,一组学生将《春江花月夜》译为英文自由诗,并配以水墨动画投影,吸引众多师生驻足。“翻译‘江流宛转绕芳甸’时,我们讨论了三版译文,最终选定‘The river whispers through blossoming fields’,力求传递东方意境。”展览策划者介绍道。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英语师范生正以创新姿态诠释师范精神。从智能教室的数字化探索到乡土课堂的温情坚守,从跨国连线的文化碰撞到古籍新译的匠心传承,这群青年教育者用专业与热忱,在新时代教育画卷上描绘出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通讯员 王紫嘉



责任编辑:王丽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

如果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及时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86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