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风采 > 正文 分享

安徽中医药大学女生运动员陈晨三项目展英姿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0万+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导语: 

2024年4月17日至18日,安徽中医药大学春季运动会在少荃湖校区田径场举行,运动会首次采用“一对一”志愿者服务模式,全校选派110名志愿者对接参赛运动员,从赛前检录到赛后保障全程跟进。,中西医学院女生运动员陈晨参加了4×100米接力跑、三级跳远及跳远三项赛事,其连贯的起跳动作与凌厉的冲刺速度成为赛场焦点,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运动员的拼搏风采。

正文:

三级跳远:逆风中的一跃 

4月17日14时05分,三级跳远比赛正式开始。邓一佳始终站在裁判席侧后方,目光随陈晨的助跑轨迹移动。赛场因一道黑白相间的身影沸腾,陈晨站在助跑线末端拉伸跟腱,马尾辫在逆风中划出锐利弧线。前两跳稳定发挥,第三跳突然改变战术——助跑前段节奏舒缓,后程骤然提速,踏跳板瞬间左脚精准压线,空中三连跃如猎豹扑食,落地时沙粒飞溅至标识线外缘。 

"踏跳瞬间能听见鞋钉与踏板的摩擦声,像刀划过冰面。"陈晨赛后展示右鞋底因剧烈摩擦形成的星形纹路。其专项志愿者邓一佳立即递上冰镇毛巾,并提醒道:"左腿肌肉负荷较大,今晚需要重点热敷。"这位大一新生连续三周陪练,早已熟悉运动员每个习惯性动作后的身体反应。 

4×100米接力:弯道超车的极限冲刺

当日16时30分,4×100米接力决赛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担任第三棒的陈晨在弯道处接棒瞬间,身体倾斜至45度,白色跑鞋在深色塑胶跑道上擦出细碎黑痕。直道冲刺阶段,她连续超越两名对手,交接棒时间误差控制在0.3秒内。 

"进入弯道时,我能从脚步声判断与邻道选手的间距。"陈晨赛后喘着气说。其护腕内侧用防水笔写着"保持呼吸节奏"的自我提醒——这是志愿者在赛前根据她的训练习惯设计的心理暗示法。邓一佳在缓冲区高举的绿色提示牌,则源自陪练时发现的细节:当陈晨右臂摆动幅度超过100度时,冲刺效率显著提升。 

跳远赛场:绝地反击的战术博弈

4月18日13时00分,距离三级跳远开赛还有30分钟,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志愿者邓一佳已发信息督促陈晨同学于13:20前抵达检录处。她手持秩序册反复核对流程,手里紧握运动员必备物资和运动员物品。不一会儿,比赛开始,赛场上演惊险逆转。前五轮试跳后陈晨名次不是很理想,但第六跳助跑前,她突然走向裁判席申请调整起跑点。"右移10厘米。"这个决定源于志愿者发现的细节——当日侧风使助跑标记产生视觉偏差。重新站位后,陈晨助跑如离弦之箭,腾空展体如飞燕掠水,落地瞬间观众席爆发出强烈的欢呼声。 

"腾空时我盯着沙坑左侧的矿泉水瓶——那是训练时常用的参照物。"陈晨说话时,运动裤侧缝的汗渍勾勒出六次试跳的发力轨迹。邓一佳的服务日志显示,她通过长期陪练总结出陈晨最佳助跑距离为37步,这与夺冠时的实际步数完全吻合。 

荣耀背后:汗水浇筑的成长轨迹

"这些突破性表现,源自每天黄昏加练时滴在跑道上的汗珠——陈晨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很多段训练视频,记录了她不断进步的跨越历程。 

跳远时,她绷直的脚背与飞扬的发丝构成完美力学线条。背景里,志愿者邓一佳在旁陪伴,为运动员陈晨加油打气和记录成绩。 

"每个深夜在操场陪我画标记线的人我真的很感谢。"陈晨将花束中的向日葵别在邓一佳衣领上,两人相视一笑。两人身后,沙坑里的脚印尚未被抹平,阳光将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镀成金色,仿佛记录着所有未被言说的坚持与热望。



责任编辑:雷舒涵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

如果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及时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465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