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人物观点 > 正文 分享

年轻干部在秸秆禁烧中的田野课堂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0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秸秆禁烧工作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年轻干部成长的多维光谱。这项看似寻常的基层工作,实则是年轻干部锤炼政治品格、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治理能力的“熔炉”。在政策执行与群众工作的交织中,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平衡里,年轻干部以青春为笔、以实干着墨,书写在秸秆禁烧中的绿色答卷。

密码一:当好政策落地的“翻译官”。秸秆禁烧政策承载着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使命,年轻干部要主动将政策文本转化为田间地头的自觉行动,从而完成精准的“语言转换”。年轻干部既要吃透中央、省市县关于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的政策精神,锚定实现“零火点”目标任务,又要用乡亲们听得懂的“庄稼话”解读政策,学会用“秸秆利用能挣钱,秸秆焚烧要罚钱”、“各人看好自家田,确保露天不冒烟”等谚语说服群众。在政策执行时,年轻干部要逐渐掌握“戴着镣铐跳舞”的智慧,要善于将禁烧巡查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田间地头开设“流动课堂”,手把手教授“三夏”农忙的群众如何正确使用农机具、抢收与晾晒烘干、选种育秧等关键环节。这种政策刚性与工作柔性的平衡艺术,在坚持秸秆禁烧的原则中体现温度,在严格巡查中彰显智慧,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密码二:淬炼群众工作的“试金石”。初入基层工作时,面对与群众沟通不畅、问题处理方式不对、农时农事知识匮乏等问题,总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不愿意挺在一线、走在前列,这成为横亘在年轻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年轻干部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村民家里、庄稼地里,善于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困难、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逐渐掌握群众工作的“密码本”。在秸秆禁烧的田间“战场”上,年轻干部要学会在晨光熹微中与农户同踏露水出工,在暮色四合时与乡亲唠嗑解忧,在急难时刻集结党员突击队抢收抢种等等,这些“关键小事”背后蕴藏的“同理心”可以有效拉近干群关系,更能帮助群众快速算透秸秆禁烧的“生态账”和增收致富的“经济账”。

密码三:夯实应急处突的“压舱石”。秸秆禁烧期间,“抢收抢种抢管”工作面临高温、干旱、梅雨等突发情况的考验,这对年轻干部来说是一场难度升级、任务艰巨的“压力测试”。高温炙烤下,秸秆干燥易燃的特性被无限放大,年轻干部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巡查中练就“火眼金睛”,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干旱来袭时,农机作业受限、灌溉用水紧张,年轻干部需迅速协调资源,保障抢收抢种进度;梅雨突至时,田间易积水、作物易倒伏、粮食易发霉,年轻干部需做好预警,科学调度人力物力,帮助群众减少损失。面对这些突发情况,年轻干部可以在实战中掌握“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局系统的思维,历练“一竿子插到底”狠抓落实的精神,提高“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兼顾的能力。

在秸秆禁烧的实践中,年轻干部不断成长,用汗水浇灌基层沃土,用智慧书写使命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谱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韩露)

责任编辑:李思欢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34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