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百千万工程 | 珠海科技学院电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科技赋能甲荔品牌,智绘乡村振兴新篇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3.8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近日,珠海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深入珠海市斗门镇八甲村,聚焦当地荔枝产业发展难题,从“历史文化传承+数字营销创新+智能技术赋能”三大维度精准施策,期望构建以“甲荔”品牌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升级路径,为八甲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珠海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黄凯烽摄)

深挖千年荔韵,塑造地域品牌IP

实地调研途中,团队成员发现“甲荔”虽具有山泉水灌溉、古法栽培的独特品质优势,却因缺乏系统的文化包装与自产自销模式,导致市场辨识度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溢价。为此,团队与八甲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深度挖掘村落“山泉润土、古荔成林”的生态基底与“宗祠民俗、岭南水乡”的文化内核,构建“千年荔韵·山水八甲”品牌IP体系,设计融合古村落建筑元素与荔枝纹样的品牌视觉形象;同步开发包含荔枝主题文创礼盒、非遗工艺伴手礼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并将排山村古村落、汉坑客家文化等文旅资源转化为品牌文化背书,为“甲荔”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助力提升品牌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会谈(廖洪瑞摄)

▲图为“千年荔韵·山水八甲”品牌IP形象

构建全渠道矩阵,激活产销融合动能

在此期间,团队打造“数字营销+文旅体验”双轮驱动模式,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线上,团队依托短视频矩阵平台,精心打造“千年荔韵・山水八甲”主题内容库,以沉浸式文化故事讲述、古法栽培技术展示等特色视频为载体,全方位提升品牌传播声量;线下,深度整合村内“排山村古村落”“汉坑客家文化”等文旅资源,匠心设计荔枝采摘研学、岭南民俗体验等特色文旅路线,丰富游客体验场景。此外,团队全力协助拍摄《绚荔斗门・湾区共甜》宣传纪录片,为荔枝文化节强势赋能,实现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的双向引流,有效拓宽消费群体覆盖面,成功打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图为《绚荔斗门・湾区共甜》宣传纪录片

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产业升级瓶颈

在深入八甲村荔枝果园的实地调研中,调研团队通过与果园负责人的细致交流,精准定位生产环节智能化不足的短板。为破解这一难题,团队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自主研发的爬树机器人配备智能导航系统,可在荔枝林间灵活穿梭,精准抵达作业区域;摘果机器人依托先进视觉识别技术与高精度机械臂,能快速识别成熟果实,并以毫米级精度完成采摘,单台设备每日采收量可达人工的8-10倍,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物流无人车则搭载智能配送系统,凭借实时路径规划与自主导航功能,单次运输效率相当于2-3名工人运输效率,实现荔枝从果园到集散地的高效运输,运输效率提升30%,构建起集高效生产、精准品控、智能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闭环。

▲图为团队成员与果园负责人交流(黄凯烽摄)

▲图为摘果机器人与物流无人车协同配合(黄凯烽摄)

古荔成林映乡韵,数字赋能启新章。经过多日的深入实地调研与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成果丰硕,感悟良多。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效能,更应主动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同时衷心希望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聚焦农村发展,共同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多元动能。

图文来源:珠海科技学院电院团委综合办突击队

编辑:林新涛、邓宇琪、陈晓、乔爽

摄影:黄凯烽、廖洪瑞

初审:玉翔

终审:李烨钊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124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