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推动政策宣传直达基层、惠及民生,2025年7月中旬,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集酷星旅”实践团走进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南池村,围绕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核心内容,开展了为期多日的综合宣传服务工作。团队通过“书记访谈+入户走访+摆摊驻点+学生回访+座谈答疑”的多维模式、分层推进,将国家关怀送入乡村家庭。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听民意,书记建言助发展
为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与可持续性,近日,实践团专访了南池村书记,围绕村庄教育现状、青年发展情况与未来合作机制进行深入交流。书记表示,南池村目前约有800户人家,大学生比例约占总人口约6%,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承载着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期望。她充分肯定了实践团连续两年的扎实服务,并希望高校团队能在政策宣讲、入户帮扶、助农宣传等方面持续参与,共同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集酷星旅”实践团成员与南池村书记座谈共谋乡村教育发展新路径
入户走访:脚步丈量民情,行动传递温暖
为精准把握村民对资助政策的实际需求,实践团开展入户走访调研。7 月 14 日至 18 日,实践团重点走访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家庭,通过问卷调查与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民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及实际需求,记录下他们最真实的关切与期盼,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答疑服务。
图为“集酷星旅”实践团成员为村民讲解助学贷款相关流程
此外,团队还回访了去年通过我校驻点宣传了解助学政策的小江同学,见证了她从初步了解政策到即将步入大学、准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成长历程,实现了资助宣传从“知晓”到“受益”的有效转化。
图为“集酷星旅”实践团成员与小江合影留念
驻点摆摊:政策面对面,服务心贴心
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为了扩大宣传覆盖面,实践团于 7 月 19 日至 23 日,在南池村及周边地区设立了 12 个驻点宣传摊位,依托村口主干道、社区活动场所及村委集中区域,通过设立咨询摊位、悬挂横幅标语、发放政策手册等形式,向村民普及资助政策。面对群众普遍关心的贷款流程、评审条件、还款期限等问题,团队成员耐心细致解答,确保政策传达精准、易懂。活动现场,不少家长感慨:“原来申请助学贷款并不难,关键是得有人讲得明、说得透。
图为“集酷星旅”实践团成员在双塘村党群服务中心驻点宣传
座谈答疑:家校携手,共筑成长梦
7 月 24 日,实践团组织召开大学生资助政策座谈会,邀请数十位学生及家长参加,围绕绿色通道、贷款申请、申请条件等热点问题展开细致讲解与答疑。会上,一位陪伴孙女前来了解政策的爷爷分享了往事:20年前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头牛。“那时候没有助学贷款,但我始终相信,读书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再苦再难我都愿意。” 朴实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也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 “政策送达、服务到人” 的初心与使命。
图为座谈会现场为家长解答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及贫困认定材料准备要点
多维融合:青春足迹映初心,政策暖阳照前程
从深度访谈的建言献策,到座谈答疑的解惑释疑;从入户走访的精准调研,到摆摊驻点的广泛宣传;实践团以青春之名,行惠民之实,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国家资助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南池村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植根于百姓的心田。
此次南池村之行,不仅是一场政策下乡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青春与基层的深度对话。政策之光照亮了寒门学子的求学希望,实践团成员也在服务中收获了成长与蜕变,更加坚定了与群众同心同行的信念与脚步。这段共同奋斗的时光,将成为无数家庭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化作他们勇攀知识高峰、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撰稿:邱莹佳 黄鑫 供图:杨权信 余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