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校社会实践已成为联结大学知识与基层需求、服务社区教育的重要纽带。2025年8月18日至22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童心同梦”实践团在成都市郫都区鸣凤社区成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科普教育、食品安全、环保理念、自然探索和安全教育为核心,借助互动体验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假期课程,全面助力儿童成长。
用科学编织思维的翅膀,用实验点燃思维的火花(8月18日)
实践团首日活动在鸣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采用"科学启蒙+课业辅导"模式推进。科学实验环节中,志愿者利用纸杯、碘液、淀粉等日常材料,设计"碘遇淀粉变蓝""模拟火山爆发"等趣味实验,帮助儿童直观感受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原理。课业辅导则根据不同学龄分层开展,对低年级儿童注重巩固基础知识,高年级注重核心素养与协作能力培养。该模式不仅解决了孩子们学业上的需求,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意识。
志愿者与社区儿童积极互动
用知识编织味蕾的铠甲,用行动筑牢成长的堤坝(8月19日)
19日开展的"食品安全行"主题活动聚焦饮食健康教育。志愿者通过PPT图文并茂讲解了食品标签识别、保质期辨别与食物中毒预防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活动还设置了食物分类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会区分健康与不健康食品;动画短片与问答环节进一步强化洗手方法、购物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
集中展示自己的粘土作品
用知识浇灌环保的种子,用互动催生行动的自觉(8月20日)
20日开展的环保主题活动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核心。志愿者借助PPT与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现状与水资源保护重要性,引发儿童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垃圾分类飞行棋"、"保龄球"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竞技中轻松掌握分类知识。动画《垃圾的旅程》生动展示资源循环全过程,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环保计划,展现出积极的环保意识与行动力。
志愿者引导社区儿童探究“火山喷发”实验
用探索拨开自然的迷雾,用实践镌刻成长的年轮(8月21日)
21日开展的"自然小玩家"主题活动引导儿童走近自然。志愿者利用图像讲解介绍了动植物习性,户外"自然寻宝"环节让孩子们收集植物并完成拓印创作。此外,谜语与绕口令挑战锻炼了儿童的语言与逻辑思维,角色扮演游戏则深化了他们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社区儿童认真听讲
用知识构筑安全的防线,用行动守护成长的蓝天(8月22日)
最后一天团队聚焦于以"安全伴我行,快乐伴成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志愿者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生动讲解了防拐骗、防溺水、防中暑、防火防电和交通安全等关键知识,结合真实案例提升了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安全知识大闯关"互动游戏,孩子们学习了应对突发情况的技能;在问答环节孩子们积极互动,分享了各自学到的安全口诀和应对方法,展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全体成员合影留恋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课程设计与深度体验,不仅实现了知识传播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更探索出了一条高校资源与社区教育有效对接的新路径。通过五天的系列活动,实践团成功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健康生活、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的种子,为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丰富儿童假期生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未来,团队还将依托学院专业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普教育材料,为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青春动能,让高校智慧在基层社区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