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黄河流域社火传承现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4年7月15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原薪火团队奔赴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省,分组开展“探寻社火民俗,传承文化瑰宝”的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非遗访谈、沉浸体验等形式,从社火民俗的演艺创新与实践传承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一)深入田野:记录社火传承的鲜活样本
团队先后走访了河南浚县古庙会、巩义小相狮舞、新乡中州大鼓、山西临汾威风锣鼓、陕西西安高跷等社火团队及传承基地,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拍摄影像资料、整理口述历史,系统梳理了四省社火表演的地域特色。在新乡赵堤村村委会,国家级非遗中州大鼓社火传承人李团长向团队演示了中州大鼓的锣鼓表演,团队成员结合艺术、景观、传媒专业特长,将社火表演场地、道具造型等元素转化为三维建模资料,为数字化存档提供技术支持。
(二)创新对话:探索传统民俗的现代表达
在山西临汾,团队实地调研山西锣鼓民俗协会的社火产业工厂,与威风锣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勇,共同探讨社火元素的创新应用,通过将社火纹样融入现代家具设计、社火鼓点改编为通俗易懂的音乐科普,例如“30天教会你学打鼓”健身科普教程,探索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融合点。
(三)实践育人:构建校地联动的传承机制
调研过程中,团队与四省小相狮舞、中州大鼓等7个社火团队及表演公司签订合作意向,未来将通过学生志愿者演出、开设非遗选修课、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搭建常态化传承平台。在河南巩义小相狮舞团队协助当地小学开发了“中原北狮课间操”,用趣味化教学激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据悉,本次调研成果将形成《黄河流域社火传承现状白皮书》及创新实践案例集。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社火作为凝聚乡村共同记忆的文化载体,其保护传承需要政府、高校、村民的多方协同。我们希望通过专业赋能,让古老民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中原薪火团队还将联合相关机构发起“黄河流域社火数字资源库”建设计划,运用VR、AI技术还原濒危社火表演场景,以科技手段延续文化根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
如果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及时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