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动态 > 正文 分享

“四位一体”党建共同体:成都市华兴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样板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7.1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在蓉城腹地,一场以红色党建为引擎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蓬勃展开。四川省成都市华兴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抓、发展共谋”为主线,构建街道--高校-企业“四位一体”党建共同体,在城乡融合中架起“红色桥梁”,在校地携手间碰撞“智慧火花”,在社企联动里书写“民生答卷”,为新时代基层党建提供了可复制的“华兴样本”。

城乡联建架起“红色桥梁”,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沿着“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方向,华兴街道与金堂县三溪镇党委以党建为媒,搭建起“街道-镇”“社区-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友谊桥”。双方签订4份《党建共建协议书》,将城乡党建联建纳入全年“硬任务”,通过建立资源需求“两张清单”,让城市文创资源与乡村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梵木Flying文创产业园的创意力量与天府橘乡的生态禀赋碰撞出火花,低空文旅项目洽谈会、文创人才对接会接连召开,四川飞虎高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带着技术资源走进三河社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入“航空元素”。

最动人的是产业协作中的民生温度。三溪镇的柑橘林里,党员们带着直播设备穿梭其间,线上直播间里“金堂柑橘甜如蜜”的吆喝声与线下农产品展销会的热闹场景交相辉映,上万斤柑橘从田间地头直连城市餐桌,让农民的笑脸成为党建联建最亮丽的底色。在基层治理互鉴中,两地搭建起“柑橘产业党员教育基地+文创园区+艺术博览园”研学路线,三溪镇干部走进城市社区“取经”安全韧性建设,华兴街道党员深入乡村学习农房整治经验,互派调研让城乡治理智慧在交流中融合升华。

校地携手打造“智力磁场”,培育基层治理“新动能”

当高校理论殿堂与基层治理前沿碰撞,一场“理论+实践”的双向奔赴在华兴街道展开。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带着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社区,在三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院党委书记徐守仁以“党的作风建设”为题,为1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的党课,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深入人心。

校地共建不止于课堂。双方签订校地共建协议,挂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与社区党委结成“对子”,在“善和”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社区康养服务创新等课题中展开联合攻关。高校专家走进网格调研,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操方案,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生动现实。这种“把课堂搬到社区、将智慧融入治理”的创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装上了“智力引擎”。

社企联动编织“治理网络”,绘就民生幸福“同心圆”

在华兴街道的社区里,众多共建单位积极投身社区治理,“红色身影”活跃在治理一线。三河社区与“两新”组织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党支部、天艺村党支部、华胜之星党支部、乐至商会党支部,以及驻区单位太平寺西区小学、四川发展国润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绿道建设方中建科工、宜居水岸工程施工方成都建工等紧密合作。

这些共建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活动,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助力社区环境改善;与社区联合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社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物资援助,传递温暖。从不同方面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两年来,多个邻里微治理项目、微更新工程相继落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治理的温度,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从城乡田间到高校课堂,从企业园区到社区院落,华兴街道的党建共建实践,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诠释。这里的每一次握手、每一场研讨、每一次服务,都在书写着“组织有力量、群众得实惠”的新篇章。当红色引擎持续发力,一幅“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壮美画卷,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丽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

如果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及时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336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