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4月29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同开展“携手共行,同心相伴”志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青年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社会服务实践相结合提供多元帮扶,为福利院老人及残障人士给予更加实际、全面的关爱。
需求导向筹备,专业赋能公益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自1951年成立至今,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目前,该福利院关爱和收容200余名残障人士及孤寡老人。
历史文化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活动筹备阶段,与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针对院方提出的“课业辅导需求大”、“手工艺品义卖效率低”以及“仓库物资管理难”等问题,制定了“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的活动方案。此外,志愿者团队还接受了关于特殊群体沟通技巧、应急救护等专题的培训,以确保服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历文院团委青工部希望通过预备工作能够在未来的活动中更好地满足福利院的需求,同时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携手共行”活动负责人缪知遇表示:“我们期望通过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传递平等尊重的理念。每一位志愿者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学习者与倾听者。”
志愿辅导行动,知识架起心桥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儿童大多面临智力或肢体上的挑战,然而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却极为纯真。为了进一步增强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4月22日-4月28日,志愿者们分组深入福利院的学习活动室,为院内孤残儿童提供了针对性的学业辅导。
志愿者以知识的力量传递温情,以实际行动搭建起孩子们通往未来之桥。鉴于特殊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展现出的独特性,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精准化辅导方法,根据福利院提出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需求,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技能,为有需要的儿童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从基础的字词学习到课文难点的深入解析,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助力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种精细化学业辅导不仅有助于提高了孩子们的学识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图为志愿者对孤残儿童进行教学辅导。何祎 供图
后勤协作攻坚,汗水书写担当
针对福利院提出的“爱心手工坊协助”与“仓库整理”需求,4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后勤协作攻坚活动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中心展开。此次活动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携手共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助力福利院在手工坊的工艺制作、打标签以及仓库收纳工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为弱势群体赋能,提升福利院物资管理的规范性,推动公益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福利院的“爱心手工坊”中,志愿者们与残障院民及老人携手合作,共同创作出串珠挂饰、布艺玩偶等精美的手工艺品。其中,志愿者们负责协助完成需要细致操作的任务,比如穿针引线和粘贴标签。在短短三小时内,数件手工艺品被整齐地贴上了“爱心价签”,准备迎接之后的义卖活动。手工坊社工表示:“这些作品凝聚了院民的心血,但过去由于人手不足,标签错误和分类混乱等问题常常引发义卖时的纠纷。”幸运地是,志愿者们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们不仅帮助建立了电子台账,还设计了“故事卡片”,确保每件作品都附有制作者的姓名和温馨的祝福语。
图为志愿者协助手工艺品制作。谢欣宇 供图
在福利院的仓储空间内,另一支志愿者队伍正开展着一场意义深远的“攻坚战”。这个空间虽小,却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深情厚意,各类捐赠物品——衣物、书籍、日用品等堆积如山。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这里时常出现急需物资难以寻觅、过期物品难以处置的尴尬局面。志愿者们佩戴着口罩和手套,不畏艰辛,攀爬梯子整理顶层的货架,跪在地上擦洗积满灰尘的箱体,将物资按照季节、种类和适用人群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经过三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仓储空间焕然一新:儿童棉服、成人轮椅、洗漱包等被分区域存放,并在所有物资上都贴上标签,以便快捷查看其数量和有效期。志愿者代表朱小华表示:“希望未来我们学院能够组织更多捐书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更加精彩的故事。”
图为志愿者搬运仓库物资进行归类整理。钟楚仪 供图
据介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一直致力于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历文院学子们以历史人的厚重与温情,在服务中读懂中国,在奉献中成长蜕变。此次“携手共行,同行相伴”志愿活动是学院团委在志愿服务事业上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未来还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的关爱活动,为社会奉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 何祎 谢欣宇 钟楚仪)
责任编辑:李思欢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
如果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及时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