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广西天等县某职能部门在四野牧业兴宏基地开展检查时,发现固废处理车间内数百吨牛粪竟无明显异味,这一反常现象不禁令检查人员好奇,公司负责人揭晓答案:通过每日向牛栏喷洒益生菌,结合系列生态技术,实现了粪污零污染、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创新实践,正是四野牧业深耕十年打造的生态养殖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自2014年成立以来,四野牧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养殖全链条。基地选址严格遵循环保标准,远离居民区与水源地,牛舍采用开放式钢架结构,层高、通风、采光均达标准化要求,并配套雨污分流系统,从源头减少污染风险。公司董事长伍关宗表示:“生态养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从规划到落地,每个环节都需兼顾生产效益与环境保护。”
针对传统养殖饲料成本高、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公司创新建立“秸秆银行”:在各基地设收储点,年收购甘蔗尾叶、稻草等农业废弃物超10万吨,经粉碎、发酵制成优质青贮饲料。据基地饲养员介绍,每头牛年消耗秸秆约4吨,既降低饲养成本20%,又解决农户秸秆处理难题。天等县进结镇农户李大姐算了一笔账:“以前秸秆烂在地里,现在卖给牧场每吨能赚150元,一年多挣4000元。”
在粪污处理环节,四野牧业引入生物降解技术,通过定期清理、益生菌发酵,将牛粪转化为高效有机肥,广泛应用于周边果园、茶园,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5%,化肥使用量减少30%。“过去施化肥每亩成本200元,现在用有机肥只需80元,水果甜度还提高了。”果农黄先生对有机肥效果赞不绝口。
目前,四野牧业已形成“秸秆收储-饲料加工-生态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完整循环链,其模式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殊荣。(通讯员陈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