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日前,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粿然是你”实践团前往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开展主题为“粿韵新生,智旅兴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
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作为著名的“岭南侨乡”,素以侨乡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而近年来,成田镇更以新时代乡村治理和产业振兴的完美答卷,摇身一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探索乡村振兴的“成田经验”与助力成田赓续发展成果,实践团先后参观上盐村、东盐村、大寮村等地,沉浸式体验三条文化路线的独特韵味,在一路行走中感受当地的电影名人文化底蕴和非遗风采,品味潮汕粿品的独特之处和工艺传承之美,体悟潮南非遗大寮嵌瓷的独特风采和制作工艺。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粿然是你”实践团。许宇晴 供图
感受成田镇文化底蕴与非遗风采
实践团首站抵达上盐村郑正秋故居。团队成员沿着上盐电影村胶卷文化路线,在乡村振兴志愿者黄吉妹的讲解中深刻理解郑正秋“以影载道”的文化担当。同时,实践团深入挖掘上盐村本土文化资源,多角度取景拍摄郑正秋故居风貌,推出《影史初心:郑正秋故里的光影回响》专题短片,助力郑正秋“中国电影之父”的文化IP与成田镇“电影文化村”建设深度融合,深入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东盐村粿文化路线以“粿”文化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以饮食文化、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粿”文化旅游村。在蒸汽氤氲的工坊里,实践团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非遗粿品制作。从记录粿品模具的潮汕图腾纹样,到体验“红桃粿”的制作工艺,实践团制作推出《粿韵匠心:潮汕记忆中的手作红桃粿》专题短片,让更多人透过蒸腾的热气,读懂潮汕饮食里的烟火温情与文化密码。
实践团体验粿品制作。许宇晴 供图
大寮嵌瓷文化路线主要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寮嵌瓷。在大寮嵌瓷工艺社,第四代传承人许少鹏现场演示“塑胚胎-剪瓷片-镶嵌-上色”的完整工序;在大寮村“百千万”座谈会上,许少鹏老师更是表达了对于大寮嵌瓷能够“走出去”、“传下去”的殷切希望。牢记匠人嘱托与传承使命,团队通过高清镜头记录下“双龙戏珠”“水浒108好汉”等作品,制作《瓷语巧嵌:大寮巷陌里的碎瓷匠心》专题短片,使嵌瓷工艺不局限于现场的鲜活,展现千年艺术的永恒之美。
大寮嵌瓷作品“双龙戏珠”。许宇晴 供图
携手打造“云上成田”VR 全景地图
沿途的田园风光与错落有致的潮汕民居相映成趣,古朴的村落风貌与鲜活的文化传承共同勾勒出成田独有的人文风情,让大家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如何让这份藏于乡野的文化魅力被更多人看见?带着对成田镇宣传推广的深层思考,实践团与成田镇团委开展座谈会。会上成田镇团委书记唐岸晞向实践团系统介绍了成田镇独特的文化基因。唐岸晞深入分享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双方聚焦文化传播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双方开展座谈会。许宇晴 供图
基于此,实践团与成田镇团委及各方达成共识,确定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为重心,携手打造“云上成田”VR 全景地图。通过沉浸式VR技术,全景呈现成田镇的非遗工坊、历史地标、文化场景,既为在外侨胞与游子搭建“云游家乡”的情感纽带,也为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翅膀,让成田的文化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未来,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粿然是你”实践团将持续深耕成田镇本土文化资源,不断助力成田镇创新“文化+研学+旅游”模式,打造区域文化名片,让更多人领略潮南之美,感受成田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