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曾经是许多人提升学历、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夜校逐渐式微,近年各地青年夜校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更被纳入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武昌区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开办青年夜校,两年来共开设百余门课程,服务职场青年近万人次,每月课程报名上线即秒空,成为年轻人充实自我、拓展社交的新选择。当“工位”与“学位”在生活半径中轻松切换,青年夜校正悄然破解民生服务提质增效的深层密码。
公益普惠,零门槛筑就青年成长快车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知识付费高昂等现实问题极大制约了年轻人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青年夜校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武昌青年夜校坚守公益底色,主体课程全部免费,学员们能够“零”门槛拥抱优质课程资源。这不仅是对市场高价培训的有力回应,更是对青年发展权益的坚实保障。当技能提升不再因价格而遥不可及,每个青年的梦想便平等拥有了向上的阶梯。公益普惠所及之处,正是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理念的生动实践。
空间融通,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学的便捷体验。青年夜校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近”的便利中。武昌青年夜校充分考虑“通勤”这一打工人痛点,依托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既有场所开设课程,同时与武昌万象城、阿里中心等青年集聚的商圈、楼宇等合作办学,13个街道教学点星罗棋布,织就一张覆盖全区的青年夜校学习网,让“上下楼就是上下学”成为青年生活的真实场景,极大缩减夜校学员的通勤时间与心理负担。空间的无缝衔接,实质是城市公共服务精准嵌入青年日常生活的深刻体现。当学习场所近在咫尺,求知便不再是疲惫工作后的额外负担,而是融入日常生活节奏的自然选择。这“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正是民生服务以人为本进行精细化重构的典范。
需求导向,个性课程精准赋能多彩青春。夜校课程的丰富性源自对青年脉搏的精准把握。通过召集青年议事会调研需求,武昌青年夜校敏锐捕捉到当下青年自我提升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相应策划了职场技能、文化艺术、运动健康、社会融入四类课程,邀请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年教授、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黄尽尧等优秀教师开设实用心理学、记忆力训练营、就业创业导航、咖啡品鉴等多维课程。青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夜校也真正成为青年能量补给站和兴趣孵化器。这种以需求定供给的柔性模式,让青年夜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滋养个体独特性、激发内在潜能的多元生态圈。
武昌青年夜校以普惠为基、便利为桥、个性为魂,将民生服务巧妙织入城市青年的奋斗图景。当“工位”与“学位”在夜晚自然相融,青年成长与城市活力便同频共振,青年夜校映照的是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以民生服务之温度,助燃青春无限可能。
作者:王文慧(共青团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