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网教育 > 正文 分享

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学子探武夷,共绘“三茶统筹”新图景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77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2025年7月24日至25日,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赴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实践团前往武夷山这片“三茶统筹”理念的策源地,深入调研燕子窠生态茶园;探访朱熹讲学之地武夷精舍,感悟理学思想与茶道精神的交融;深入赋韵岩茶厂参观制茶工序,体验采茶劳作,体悟茶农艰辛。以青年视角解码茶文化传承、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融合的共生之道,探寻“三茶”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通讯员 吴清锋 江米瑶)

循生态科技之路:燕子窠的绿色密码

2025年7月24日下午,实践队首站抵达燕子窠生态茶园。队员们深入学习了廖红教授团队研发的“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种植模式,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在燕子窠“三茶”统筹展示馆内,队员们通过影像与实物,系统理解“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助力”的融合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一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的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茶园间观察茶树长势

图为实践队成员认真学习“三茶统筹”理念

溯文化根脉之源:书院里的茶道哲思

2025年7月25日上午,实践队探访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武夷精舍。朱熹在此著书讲学,其“格物致知”思想与茶道“精行俭德”一脉相承。精舍展厅内,队员们研读《四书集注》刻本,感悟朱子理学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如何滋养武夷茶文化。在天游峰山脚,队员们向游客发放科普手册,宣传燕子窠生态模式,并收集游客对茶旅融合的建议。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队员讲解朱熹生平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天游峰山脚发放燕子窠生态茶园科普手册

践产业融合之新:茶厂中的匠心蝶变

2025年7月25日下午,队员们走进赋韵岩茶厂,沉浸式感受茶产业现代化转型。在制茶车间,非遗传承人演示了摇青、杀青、烘焙等传统工艺,队员们亲手体验摇青工序,感知茶叶在竹筛中碰撞发酵的奥妙。随后,队员们头戴斗笠、腰系茶篓,在茶园中体验采茶。“一芽两叶”的标准看似简单,烈日下劳作却让汗水浸透衣背。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摇青工艺,亲手参与非遗制茶,体悟匠心传承

图为队员们躬身劳作,体悟茶农辛劳与产业根基

青春宣言:做“三茶统筹”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两天的实践,队员们以脚步丈量脚下大地,用科技解码生态,借文化浸润匠心。从燕子窠的绿色样本,到武夷精舍的千年文脉,再到茶厂的创新工坊,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学子以实践诠释“三茶统筹”的深刻内涵。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赤忱,书写青春与茶乡共舞的新篇章。(供稿:吴清锋 江米瑶)

图为实践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合影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6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