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广东培正学院学子调研塱头古村保护与发展,共谱古村历史与现代交融新篇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3.9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7月20日讯(通讯员 陈洪莹、林佩纯)7月19日,广东培正学院“新芽”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启“三下乡”第六日行程,深入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围绕“修旧如旧”保护技术与公共服务适配性展开专题调研。这支青春团队用脚步丈量古村,与各方深入交流,为这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藏着 388 座青砖建筑、流传“七子五登科”佳话的岭南古村落,探寻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塱头古村依巴江河而建,水乡特色浓郁,大规模明清古建筑群中,34 座祠堂书室的石雕、砖雕工艺尤为精湛,“耕读文化” 在此代代相传。服务队抵达后,迅速分为访谈组与问卷组,穿梭于古巷间,与党支部书记、党委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民、游客等多方交流,全方位收集古村发展的一手信息。​

古村治理:党建引领,内外联动促发展

在与塱头古村党支部成员的访谈中,他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治理与发展举措。“红护星”工作队伍由热心村民组成,积极协调村民参与公共服务。在古村修复和项目开展前,都会召开村民大会收集建议,“修旧如旧”技术的使用就经过了公开表决,并向相关部门报备。2020年启动的古村修复工作,因村民有新住宅区,对居民冲击较小,物业管理也已托管给专人打理。​

在引入外部资源方面,2022年村里引入唯品会基金会,合作成立塱村文化有限公司,村内与唯品会分别占股,线上运营交由唯品会负责,并有职业经理人打理相关事务,基金会投入产生的收入全部用于村内建设。公共服务扩容计划也在稳步推进,包括建设二期停车场、进一步活化利用祠堂、合作打造二期民宿等。​

教育上,村里孩子前往镇上上学,主要靠自行车出行;医疗方面,设有卫生站,与镇医院合作,还为村民提供看病补贴;就业通过村企对接,在通知群发布招聘信息。文化活动丰富,有免费的粤剧表演、雕塑展览等。

▲图为队员与党支部成员访谈的场景

公共服务:倾听民意,多方协同补短板

村委会工作人员在谈及新业态发展时表示,新业态可能对村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活动增多带来的停车和出入问题,目前已在建设二期停车场,同时增加 800 亩左右的鱼塘、田等和旧房子以补充设施,多项目正逐步推进。​

在政企村模式实施和民生微实事心愿墙构建方面,塱头村由组织办主导采用政企村模式,设置民生微实事心愿墙,困难家庭可写下需求和心愿,政府会根据能力范围及可获补贴尽力帮助实现,如提供电动车、单车或电脑等,炭步镇多数村子都有类似机制。

▲图为队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访谈的场景

各方心声:需求导向,为发展献良策

部分受访村民对村内无障碍设施非常满意,但认为文化活动频率不足,对祠堂活化后的功能不太满意。他们能感受到古建筑修缮带来的一定变化,认为修缮后保留了部分传统风貌,认可现代技术与修缮工程的融合。同时,部分受访村民表示最希望优先改善医疗卫生和适老化设施,对增加卫生站或远程诊疗有一定需求,认为村内非遗传承推广力度基本足够。

▲图为队员与村民交流的场景

部分受访游客则表示未使用过村内的游客服务中心或导览服务,完全不了解智慧导览系统,对无障碍设施满意度一般。他们觉得村内文化活动频率不足,对祠堂活化功能比较满意,能看到古建筑修缮的变化,认为修缮后保留了部分传统风貌,但不认可现代技术与修缮工程的融合。部分受访游客表示最希望村里优先改善适老化设施和数字化服务,认为非遗传承推广力度不足。

▲图为游客填写问卷的场景

此次塱头古村调研,“新芽”社会实践服务队收获颇丰。团队将仔细梳理调研所得,希望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这座古老村落在传承中稳步前行,让历史与现代在此共绽光彩,而这份青春力量也将持续为古村发展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157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