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张茳莹、唐嘉、袁婷)7月20日至8月3日,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本草研行”研究生实践团在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开展“弘扬国粹精华,践行本草精神”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研学、志愿实践、文化传播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图为 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李若萱 摄)
探馆悟医道,守正谋创新
在江宁中医院“本草厅”,药用植物标本与中药饮片有序陈列,实践团成员俯身细观,感受中医药文化底蕴。医院以 “药食同源” 为核心思想,研发多种养生茶饮,让中医养生理念化作市民日常可享的健康饮品,实现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无缝衔接。
(图为 实践团成员参观 “本草厅” 李若萱 摄)
步入 “名医堂”,木质诊案与仿古脉枕营造出典雅氛围。资深名老中医恪守 “大医精诚”,通过传统“四诊合参”诊断疗法为患者施治,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诊疗全程,深刻体悟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妙之道。
作为国家级基层特色专科,针灸康复科则展现出中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三伏贴”、“筋针疗法”“、针灸减重疗法” 等特色疗法,经医院配方标准化、设备数智化,既提升治疗效果,更加速 “中医现代化” 落地。
(图为 实践团成员观摩“三伏贴”药丸、参观灸疗室 李若萱 摄)
新设的 “中医智能饮品站” 也是一大亮点:AI 脉诊仪与高精度舌诊镜协同运作,可快速定制 “一人一方” 中药饮品,让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写下鲜活注脚。
(图为 实践团成员体验AI脉诊仪 李若萱 摄)
守厅帮诊疗,入房传药薪
在门诊大厅及各层楼各功能区域,经过培训的实践团成员,身着绿色志愿马甲,成为流动的 “服务坐标”。他们协助患者操作自助挂号、缴费与报告打印设备,主动帮扶老年人、外地患者完成流程,在服务中锤炼沟通技巧与专业素养。
(图为 实践团成员为患者指引就医与取药 李若萱 摄)
在中药房,实践团成员在药师指导下学习戥秤称量、按方抓药等传统技艺,全程参与辨药、配药、分装,掌握中药调剂全流程。“每一次称量关乎疗效,每一次抓药承载信任。”成员感慨道。实践中,成员掌握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外观、性能与应用,理解中药配伍原则及“十八反”“十九畏”禁忌,切实体会中医药严谨、系统、科学的核心特质,感受传承温度。
(图为 实践团成员在中药房实践中药调剂 李若萱 摄)
据统计,本次志愿服务从各区域指引延伸到药房协助,团队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总时长130小时,以行动诠释青年扎根医疗一线的责任与担当。
制囊传科普,药韵润民心
为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实践团在医院门诊区设立“中药香囊定制与中药科普”展台,现场使用薄荷、艾叶、丁香、陈皮等12种中药材,为市民个性化配伍“安神助眠”、“驱蚊祛湿”、“理气健脾”等多款香囊,并为市民讲解功效与应用。
不少老年人、小朋友驻足体验,参与者在芳香之间感受到传统中药的魅力,也在互动中提升了健康认知。“香囊虽小,却承载着医者匠心与文化温度。”该活动共制作香囊百余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图为 “中药香囊制作与知识普及”活动 李若萱 摄)
此次实践是“本草研行”团队,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站。团队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基层,讲好中医药故事,书写新时代青年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指导教师:李若萱,来稿: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本草研行”研究生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