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8月9日讯(通讯员 刘萌)撒贝宁曾说:“社会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用脚步丈量社会。”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的11名青年学子,循着乡村振兴与非遗脉络,在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展开“红耀三庄·薪火相行”实践之旅。他们以“红色+非遗”为双轴、“产业+科技”为引擎,用脚步丈量乡土、用青春服务民生,在7天实践中交出融合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政企联动搭框架 市集服务惠民生
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与三庄镇政府召开结对共建座谈会,围绕红色资源开发、非遗传承等乡村振兴关键议题深入交流,为实践活动搭建“顶层设计”框架,凝聚政企合作助力乡村发展的共识。
图1为服务队在三庄镇镇政府前的合影
随后,队员们走进三庄农贸大集,通过发放手册、案例讲解等方式,向村民拆解诈骗套路、普及防骗技巧。从政策对接的“宏观规划”到直面群众的“微观服务”,队员们将知识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以实际行动扎根民生,为乡村振兴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图2为队员在三庄农贸大集进行防诈骗安全科普
非遗研学促创新 国学浸润育新力
服务队走进省级非遗传承人崔为华的石雕石刻传习所,系统学习“三庄石雕石刻”全流程技艺,围绕非遗创新展开探讨,共同构思融合红色元素的文创设计,让传统技艺接轨时代潮流,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灵感。
图3为石雕传承人给服务队讲解石雕文化
服务队到达台庄村杨旗岭茶园,跟着茶农学习采茶技巧,聆听病虫害绿色防治、有机肥使用等农技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科技对农业的赋能之力,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图5为服务队在茶山学习采茶技巧
队员们深入社区与山林周边,通过发放宣传单、演示灭火设备等方式开展防山火宣传,向村民强调森林防火要点。乡村发展既需“科技赋能”,更需“守护同行”,队员们以行动守护乡村生态安全,为绿色振兴贡献力量。
图6为服务队开展防山火安全合影
红色教育铸魂 文明宣传聚力
孔子文化园内,队员们将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三庄镇红色历史相融合,还把石雕纹样中的民俗元素融入互动剧情,让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
图7为服务队在孔子文化园聆听学习儒家文化
龙门崮风景区内,队员们借助图文易拉宝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防暑防溺宣传,将环保与安全理念融入游客休闲场景,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图8为服务队在龙门崮风景区张贴垃圾分类易拉宝
敬老服务暖人心 健康安全入乡村
服务队在三庄镇开展敬老服务,为驻村老人普及急救知识与防诈骗技巧,随后展演红色情景剧,将慢性病预防知识融入剧情。既以实用服务守护老人生活安全,又借代际交流挖掘红色记忆与石雕故事,兼具民生温度与文化传承价值。
图9为服务队为老人讲解安全急救知识
产业助力增收 安全理念扎根
服务队走进黄桃生态园,协助果农采摘、打包,并通过直播带货助力销售,在田间劳作中体会乡土情怀,直观认识乡村产业发展。
图10为服务队在黄桃生态园合影
前往山东港荣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安全宣讲,结合三庄石雕中“坚固守正”的寓意,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为乡村产业的平安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图11为服务队在港荣食品有限公司参观
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在三庄镇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从产业振兴、科技助农、民生服务、乡村文明建设等多维度发力,通过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普及农技知识、开展防诈骗与急救等民生服务、推动环保与安全理念传播等行动,既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助力构建更完善的乡村发展生态,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体悟责任担当,以校地联动将知识与服务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