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8月14日讯(通讯员 阳潇 张琦翊 栾宇宸 张梓桐)7月14日至8月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官渡口镇文化广场前,一面16米长、1.1米高的墙面正被无数双手共同改写——长江水作底漫过墙身,“星星船”破浪而行,巴东长江大桥挺拔横跨,巴东脐橙饱满诱人。这场由湖北大学“星星船”志愿服务队牵头,联合官渡口镇五里堆社区工作人员、本地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创作,让光秃秃的墙面在二十余天里生长出巴东的烟火气与乡土韵。
图为五里堆社区墙绘全貌 张琦翊 摄
作为湖北省志愿者协会 “青春手绘・美丽乡村”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践团队,湖北大学 “星星船” 志愿服务队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带领下,与当地力量深度联动:社区工作人员统筹场地、参与绘制;本地大学生志愿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社区孩子;孩子们则以童真笔触添彩 —— 多方携手完成这幅 16 米特色墙绘,其主题 “小手拉大手,童绘新巴东” 既凝练协作初心,亦藏着对家乡的热爱。项目深度对接 “美丽湖北” 战略部署及团省委 “青年生态增绿计划”,以艺术墙绘为载体、青少年美育为桥梁,为乡村振兴汇聚多元合力。
前期自主筹备阶段,湖北大学“星星船”志愿服务队已结合当地特色选定巴东脐橙、巴东长江大桥、土家服饰等元素,完成初步设计。抵达巴东后,团队与社区沟通,在官渡口人民政府和五里堆社区的协助下,三天内完成墙体的测量和清洁、1:1图案定稿及墙绘材料准备。
图为成员们和本地志愿者合照 栾宇宸 摄
夏日巴东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他们的热忱。下午社区托管班放学后,成员们便带领伙伴走百步梯前往广场:团队成员勾勒线条,社区工作人员帮忙递颜料,本地大学生志愿者蹲着教孩子调色,“这个橙色加勺黄,调出来才像我们的脐橙那样亮!”孩子们举着刷子争着涂橙黄,有的蹲画屋顶线条。汗水浸透衣衫,颜料混着汗珠印出斑驳色块,可递水时的默契、擦汗时的笑意,让协作的热意在暑气里愈发浓厚。
图为孩子们为墙绘填色 志愿者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进行大面积铺色 阳潇 摄
日光渐弱,广场周围与江面大桥的灯光次第亮起,团队成员的衣衫早已被汗水和颜料染成一片。送走孩子们后,大家抬手擦去额角混着颜料的汗,继续留下补充细节,在回头望见墙面时心头甘甜——看着脐橙从线稿变饱满、大桥轮廓渐清晰,所有辛苦都成了值得。
图为团队成员处理墙绘细节 张梓桐 摄
图为巴东脐橙部分细节图 张琦翊 摄
图为巴东长江大桥细节图 阳潇 摄
作为这场创作的收尾之笔,团队成员在墙绘收官前一天,特意在墙根处细细画好树干;次日便牵着孩子们,让他们蘸取各自喜欢的颜色,雀跃着按出串串小手印。很快多彩的印记织成蓬勃的“手印树”,为这幅刻满巴东特色的作品,烙下了童真与青春共有的永恒痕迹。
图为成员帮孩子涂颜料 栾宇宸 摄
图为孩子们印的手掌树 阳潇 摄
历时二十多天,望着这面凝聚多方心意的缤纷墙面,团队成员张琦翊笑着说:“这不是哪一方的作品,是我们和巴东、和每双手共同的约定。只要这上面的色彩还在,这份携手的美好记忆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图为墙绘“星星船”细节图 阳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