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综合频道 > 正文 分享

以 “家人” 之名,让黄鹤楼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 —— 黄鹤家人践行四十周年之思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3.7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笔下的黄鹤楼,穿越千年时光,带着岁月的沧桑与诗意,屹立在武汉的天际线,成为这座城市不朽的文化地标。2025 年,黄鹤楼迎来重建开放 40 周年,在这特殊的节点,作为黄鹤楼街道的青年一代,心中涌动着对这座名楼深深的敬意与情怀。​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1800 年来,历经风雨洗礼,屡建屡毁,却始终顽强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每一次重建,都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文化品格的彰显。清光绪十年(1884 年),最后一座古楼被大火焚为灰烬,直至 1985 年 6 月 11 日,这座千古名楼在四年建设后,以崭新姿态雄踞江城武汉。重建后的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城市记忆的延续与传承,它重新确立了武汉的城市地标,重塑了城市的精神天际线。​

40 年来,黄鹤楼见证了武汉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地反复蜕变。它以开放之姿,成为城市文化的 “会客厅”。从中秋诗会到品牌发布,从展览展演到央视春晚的舞台,黄鹤楼一次次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着武汉的历史厚度与创新活力。同时,黄鹤楼不断构建 “楼 — 阁 — 园 — 山” 体系,从一座楼发展为国家级 5A 级景区。蛇山复绿、绿道建设,让黄鹤楼周边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文化传承方面,黄鹤楼更是不遗余力。园内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诗词大赛、南楼画社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作为黄鹤楼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有一个温暖的称谓 ——“黄鹤家人”。这四个字不仅是居民对“黄鹤家人”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黄鹤楼的千年文脉融入社区的烟火日常,让四十载重建开放的精神力量滋养每一户家庭。在这座名楼迎来四十周年的特殊时刻,“黄鹤家人” 的践行之路,藏在每一次敲门走访的问候里,写在每一场文化活动的策划中,落在每一件民生小事的解决上。

四十载风雨兼程,黄鹤楼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黄鹤家人”从居民中走来,用点滴行动让文化扎根。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敲开每一扇门,办好每一场活动,解决每一个难题,让黄鹤楼的钟声与社区的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旋律 —— 这就是对名楼四十周年最好的献礼。

 花堤社区 雷焰

责任编辑:雷舒涵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121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