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常州大学青年学生“三下乡”调研队:深入街头巷尾,聆听AI时代的劳动者心声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4.3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2025 年 7 月 29日,为响应大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摸清智能技术在基层物流、外卖行业的落地实况,倾听从业者的真实心声,常州大学青年大学生智启未来调研队走进街头驿站、配送站点,与快递员、外卖骑手面对面交流。这场聚焦“技术与人性” 的对话,不仅勾勒出一线劳动者对 AI 的朴素期待,更传来了他们对大学生的真诚忠告—— 这些课堂外的声音,成了队员们最珍贵的实践收获。

一线诉求:AI 请帮我 “爬楼催单”,解放体力

“要是 AI 能帮我爬老旧小区的楼就好了!”面对 “最希望 AI 解决什么问题”的提问,从业 1 个月的外卖骑手直言。他解释,老小区没有电梯,提着餐箱上下楼不仅耗体力,还容易耽误配送时效,“我负责和顾客沟通,让 AI 干这些‘累活’,效率肯定更高”。

另一位从事快递出入库工作 5 个月的从业者,则幽默地补充:“想让 AI 帮着做家务刷碗!”看似玩笑的回答背后,是基层劳动者对 “体力解放” 的共同期待 —— 他们希望 AI 能接管重复、耗力的环节,让自己更专注于需要灵活判断、人际互动的工作。

▲图为暑期调研队队员采访快递出入库工作者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快递员依赖的入库仪、出库仪,还是外卖骑手使用的派单系统、奖罚系统,这些智能工具已成为工作“必需品”。但劳动者的需求不止于 “能用”,更在于 “好用”:“要是 AI 能帮着去商家催餐,少跑一趟冤枉路,就能少些超时风险。”一位骑手的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职业底气:AI 难替 “人情活”,经验才是 “安全区”

“怕 AI 抢工作吗?” 面对这个问题,一线劳动者们的回答格外务实。“厨师、服务员可能会被替代,但我这活不行。”快递员指着驿站的门和货架说,“开门、入库得人动手,遇到顾客问件、找件,还得靠嘴沟通,AI 干不了这个。”

外卖骑手也分享了自己的“破局经验”:每逢订单爆单,派单系统偶尔会出现路线错乱的情况,“这时不能听系统的,得按自己跑出来的经验调整顺序 —— 先送远的、易凉的,再送近的,不然两边顾客都不满意”。在他们看来,需要“人情味” 和 “经验值” 的工作,仍是 AI 难以突破的 “安全区”:系统能算路线,但算不准顾客“等餐 10 分钟就着急” 的心情;仪器能记入库,但记不住老人 “取件要帮忙拆包装” 的需求。

前辈箴言:大学生别光啃书本,情商和韧性更重要

“想干我们这行,不用学太多复杂知识,但得练好‘情商’。”当被问及 “大学生该学好什么” 时,快递员的回答跳出了 “专业知识” 的常规框架,“出去工作,遇到顾客抱怨、同事协调,得会变通,能扛事 —— 这些比书本上的公式管用”。

他还直率地指出了部分年轻人的不足:“眼高手低,想法多但动手少;爱玩手机,工作时也忍不住看,容易分心。”外卖骑手则补充了更现实的提醒:“要是想干外卖,得做好‘和生命赛跑’的准备 —— 路上车多,时效紧,安全和速度的平衡,得自己拿捏。”

不过,劳动者们也对大学生充满期待:“你们年轻,学新东西快,像派单系统、入库仪器,一看就会,这是我们比不了的。”他们建议,大学生若想进入物流、外卖行业,别只盯着技术知识,多培养 “扛压能力”“沟通能力”,才能更快适应职场。

队员感悟:田野里的“成长课”,比课本更鲜活

“原本想调研‘AI 怎么帮行业’,结果被一线劳动者上了一课。” 参与调研的队员感慨,课堂上学习的 “技术赋能” 很抽象,但当外卖小哥指着老小区的楼梯说“AI 爬楼我沟通” 时,才懂技术该 “服务人” 而非 “替代人”;课本里讲 “职业素养” 很空泛,但快递员说“情商比知识重要” 时,才明白职场需要的是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忠告很‘扎心’,却特别真诚。”另一位队员说,“以前觉得‘吃苦’是口号,现在知道,‘不眼高手低’‘工作不分心’,这些朴素的道理才是职场第一课。”

▲图为暑期调研队合照

此次三下乡调研,不仅记录了 AI 时代基层劳动者的真实诉求,更让大学生们触摸到了社会的 “真实温度”—— 那些来自街头巷尾的声音,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本本鲜活的“职场教科书”,指引着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既要懂技术,更要懂生活;既要会学习,更要会做人。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207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