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文旅 > 正文 分享

中南大学专访瑶族织锦传承人,解码非遗创新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525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9月3日讯(通讯员 杨济瑞)中南大学商学院临时团支部"数游瑶乡·沉浸未来" 文旅调研社会实践团深入长山村与周边特色村落,既对话非遗传承人感受传统工艺的创新魅力,也走进古建与特色小镇,探寻乡村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脉络。

实践团专访了瑶族织锦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黄翠兰老师。交流中,黄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数十年坚守织锦技艺、推动传承的历程——从深耕传统纹样技艺,到主动探索创新路径,其创作的作品既保留瑶族文化内核,又兼具时代美感。现场,她特别使用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式腰织机进行织锦演示,新式设备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更适配现代生产与教学需求,直观展现了“非遗+高校”合作模式为古老技艺注入的新活力。这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不仅需要坚守,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图为团队采访黄翠兰老师照片

当日下午,实践团的脚步继续延伸。首先来到宝镜村的何家大屋,这座古建群落布局精巧、雕饰精美,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古建筑的结构特色、历史背景及保护现状,为研究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团队成员在何家大屋门前合照

随后,实践团前往素有“爱情小镇”之称的水口镇,聚焦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情况。通过走访特色文旅项目、与相关负责人交流,深入调研了水口镇如何依托“爱情”主题IP,整合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体验的实践路径,直观感受到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与创新探索。

▲图为团队于瑶族八宝被制作技艺传习工坊前合照

从非遗创新到古建保护,再到文旅融合,探访行程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不仅让采访团全方位领略了当地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也为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之道提供了更多实践参考。

责任编辑:王丽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20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