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网教育 > 正文 分享

大学生在行动|昆明医科大学学子用脚步守护景迈山千年茶林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9.5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8月16日讯(通讯员 丁嘉妍)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将科技志愿服务与基层科普深度融合,动员高校学子走进遗产地、深入社区村落,传播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地生根。2025年8月1日至8月5日,由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昆明医科大学青年大学生组成的“碳索茶林青年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开展“世界遗产景迈山:古茶林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科普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准备

8月1日前,实践团成员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团队结合景迈山古茶林生态特点与民族文化特色,设计了包含古茶树健康监测、民族生态谚语收集等内容的调研提纲;制作了兼具科学性与民族特色的科普画册初稿,涵盖傣汉双语对照的茶林养护口诀、低碳包装指南等板块;分工联络景迈山保护管理局、当地茶农工作坊,确定实地调研与科普活动的场地及协作细节,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调研访茶林,摸清生态与文化现状

实践团首先来到景迈山保护管理局展厅及翁基古寨,查阅《景迈山古茶树健康档案》中2020-2025年病虫害记录,与专家座谈了解“林茶共生”系统的生态价值。在景迈大寨,队员们走访3户茶农,记录“茶榕相依,虫不侵”等传统养护智慧,并通过拍摄古茶树生长环境、绘制“古茶树分布-树龄”简易地图,为科普画册积累第一手素材。

同时,实践团在景迈茶市开展调研,观察古茶制品包装材质使用情况,访谈5家茶商了解其对“低碳包装”的认知现状,收集茶叶渣处理等垃圾分类数据,为后续科普宣传提供现实依据。

民族文化互动,让传统智慧焕发活力

为推动民族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实践团邀请布朗族寨老开展“茶祖文化”座谈会,倾听“茶祖护林”传说;通过“野生菌毒性分类”游戏,让参与者在辨认野生菌的过程中,理解野生菌蕴含的生态保护理念。在拉祜风情园,队员们开设“生态绘画”课,引导学生对比健康与病虫害茶树叶的差异;发放A4纸让孩子们绘制“理想茶林”,以童趣视角传递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实践行动,践行绿色保护理念

实践团沿景迈山、新街、菜市场沿线向居民分发环保袋,袋内装有宣传册、环保卫士宣传本及卫生纸。团队结合环保宣讲,详细询问居民日常绿色减碳行为落实情况,对积极参与者赠予小型洗衣液、洗衣粉及贴纸作为奖励,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居民生活。在古茶园开展的“垃圾清塑行动”中,实践团动员居民与游客共同拾捡垃圾,兑换民族特色编绳,强化游客保护意识。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调研+科普+实践”的模式,让大学生在服务中锤炼了跨学科实践能力。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优化科普画册,推动其成为景区宣传资料,让青春力量持续助力世界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为共建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担当。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在工作时间24小时内处理您的诉求。
307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