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综合频道 > 正文 分享

对家暴说“不”:不止于制止,更要筑牢“零家暴”防护网

时间:  来源:基层网    点击:1.2千+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近日,发生在河北沧州的家暴案件引发全网关注,再次将“家庭暴力”这一沉重话题拉回公众视野。从“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到如今“家暴不是家务事”的社会共识,我们对家暴的态度已发生根本转变,但要彻底铲除这颗危害家庭与社会的“毒瘤”,还需从“被动干预”走向“主动防御”,织密一张覆盖预防、干预、救助的全链条防护网。

对家暴说“不”,先破“沉默的牢笼”。现实中,不少受害者因害怕报复、顾及子女、羞于启齿等原因选择隐忍,而“劝和不劝分”的邻里态度、“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模糊认知,更让家暴在“沉默”中发酵。要打破这种困局,既需要媒体持续科普“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用真实案例让公众明白“隐忍换不来安宁,求助才是出路”;也需要社区、妇联等组织主动“敲门”,通过家庭走访、普法讲座等方式,告诉每一位潜在受害者:你的痛苦不该被掩盖,法律和社会永远是你的后盾。当“沉默”不再是默认选项,家暴就失去了滋生的温床。

对家暴说“不”,要建“快速的防线”。家暴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具有反复性和升级性,一分钟的拖延都可能让受害者陷入更深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预机制必须“快”字当头:公安部门接到家暴报警后,要第一时间出警制止,依法出具《反家庭暴力告诫书》,让施暴者知道“动手就有代价”;法院要简化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流程,用“一纸禁令”为受害者筑起“隔离墙”;妇联、民政部门要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设立临时庇护所,让受害者在最无助时能立刻找到“避风港”。只有让干预跑赢家暴升级的速度,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害。

对家暴说“不”,更要断“滋生的土壤”。制止一次家暴不难,难的是让家暴不再发生。从根源上看,部分施暴者存在的“控制欲”“大男子主义”等错误观念,是家暴反复出现的核心原因。因此,除了对施暴者依法处罚,还需针对性开展“反家暴教育”:将性别平等、家庭文明理念纳入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培育健康的家庭观念;对施暴者强制进行心理辅导和法治教育,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尊重才是家庭的底色”;同时,社会要倡导“健康的家庭关系”,让“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成为每个家庭的共识。只有当错误观念被纠正,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零家暴”的目标才真正可期。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而非充满恐惧的战场。对家暴的每一次“零容忍”,都是对家庭文明的守护;对受害者的每一次“及时援手”,都是对社会正义的践行。让我们共同行动,既做家暴的“制止者”,也做家庭文明的“建设者”,让每个家庭都能远离暴力,充满阳光。

(黄陂区横店街道办事处 陈宗娟)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41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