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铿锵的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的方砖,当嘹亮的军歌响彻长安街的上空,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有人将这样的亮相称作“秀肌肉”,但在那整齐划一的队列、寒光闪闪的装备背后,藏着的远不止武力的展示——那是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中站起来的骨气,是一个国家守护和平的底气,更是对“国强则民安”最生动的注解。
我们秀的是百年淬炼的民族脊梁。从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碎“天朝上国”的幻梦,到抗日战争中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近代中国的苦难史,本质上是一部“有国无防”的屈辱史。那时的中国,没有像样的军队,没有拿得出手的装备,列强的铁蹄可以肆意践踏国土,百姓的生命如同草芥。天安门广场上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对这段历史的深刻回应:如今的中国军队,早已不是当年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编队游弋深蓝,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隐形战机翱翔天际,装备的更新换代背后,是民族工业的崛起,是科技实力的跃升,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强国强军”的信念结晶。这肌肉,秀的是“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警醒,更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成果。
我们秀的是守护家园的坚定决心。军队的存在,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让战火远离家园。当边疆战士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戍守哨所,当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为商船劈开风浪,当救灾部队在地震洪水面前逆行冲锋,他们展示的,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赤子之心。天安门广场上的亮相,不过是这种决心最集中的展现:我们有能力捍卫每一寸国土,有底气保护每一位同胞。正如历史所昭示的,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更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因为有了原子弹、氢弹的威慑,中国才得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争取到发展机遇;今天,正是因为有了足以震慑宵小的国防力量,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搞建设、谋发展。这肌肉,秀的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底线,更是“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情。
我们秀的是拥抱世界的和平担当。中国军队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霸权”二字绝缘。郑和下西洋带着丝绸瓷器播撒友谊,今天的中国军队则用维和、护航、救灾书写责任。在黎巴嫩的雷区,中国维和部队用双手为当地民众清理出安全的土地;在亚丁湾的海域,中国军舰为中外商船撑起安全的屏障;在新冠疫情肆虐时,中国军队向多个国家捐赠疫苗和物资。这些行动与天安门广场上的亮相一脉相承:强大的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非威胁。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军队的强大,正是为了让和平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这肌肉,秀的不是“强权即真理”的霸权逻辑,而是“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
有人说,“秀肌肉”是为了威慑。但对中国而言,这样的亮相更像是一种宣言:我们铭记历史,所以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我们热爱和平,所以必须拥有捍卫和平的力量。当外国记者镜头对准天安门广场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整齐的队列和先进的装备,更应看到一个文明古国对“强而不霸”的坚守,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和平的承诺。
军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安。天安门广场上的每一次脚步声,都在诉说一个真理: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发展的盾牌,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更是世界和平的基石。这“肌肉”,秀的是实力,是决心,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黄陂区 方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