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其纪念活动所蕴含的意义远超常规的周年庆典。它是一次对全民族的历史教育,一次对世界和平的庄严宣誓,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刻思考。
铭记历史苦难,勿忘来时艰辛。纪念的首要意义在于铭记,要铭记的不仅是一段民族苦难史,更是一段奋斗史和贡献史。难忘甲午海战的无奈悲壮,难忘南京城里的惨绝人寰,难忘台儿庄外的枪林弹雨。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枪声,到1945年“抗日胜利”的欢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农民放下锄头参军,工人连夜赶制弹药,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海外侨胞捐款捐物。杨靖宇胃中仅存草棉树皮仍战斗至最后一息,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纵身跳崖,“八女投江”气贯长虹。超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弘扬抗战精神,勇于担当责任。纪念的核心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标本,而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在卫国戍边的一线,“00”后战士陈祥榕面对外军的越线挑衅,奋力反击,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城市繁华,扎根百坭村用脚步丈量民情;在科技攻关前沿,“北斗女神”徐颖带领团队十年磨剑,突破星间链路核心技术,让“中国星”闪耀太空。这些都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注脚。
珍惜今日和平,砥砺奋勇前行。80年后的纪念,更重要的目的是珍视当下,启迪未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历史启示大家:“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但来之不易。世界并不安宁,战火硝烟从未远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使命任务,唯有脚踏实地,将爱国热忱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筑梦新时代,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新征程上,风险与挑战从未远去,唯有自强不息,奋勇前行才能守护今日的安宁。
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的回声依然振聋发聩。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一场回溯过去的仪式,更是一次照亮未来的火炬。历史的真相不容篡改,英雄的牺牲不容遗忘,和平的价值不容低估,未来的责任不容推卸。唯有铭记历史的深刻启示,方能共同守护永久的和平,携手开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正、更加和平的未来世界。(李家集街道 王模盛)